百部经典述党史
第八期:《井冈山-为毛主席诗词谱曲》
发布时间:2021-03-22  |  查看次数:[]

经典诞生

这首作品出自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事件,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1928年9月5日前后,毛泽东同志在遂川大汾见到朱云卿同志,获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喜讯后有所感触,命笔写出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和历史意义的史诗《西江月·井冈山》,后作曲家晨耕为其谱曲。

整个音乐作品高度地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它生动地歌颂了人民团结的伟大力量,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取得胜利、持续发展的生动写照。

作者简介


晨耕原名陈宝锷。河北完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后调部队文工团,曾在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1949年任开国大典军乐队指挥。后任战友歌舞团的领导和艺术指导,同时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作曲。作有五百多件音乐作品,主要有歌曲《两个小伙一般高》、《我和班长》、《歌唱光荣的八大员》,军乐曲《骑兵进行曲》,电影音乐《槐树庄》、《桂林山水》以及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集体创作)等。并和唐诃、生茂、遇秋等长期合作,参加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的创作。


经典见证

1.党史汇聚: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敌人“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距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毛泽东得知我方受困的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集结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保住了红色的革命火种,使其燃遍闽西赣南,燎遍神州大地;黄洋界的炮声,最终演变成了开国雄壮的凯歌!战役胜利地保卫了井冈山战略基地,为红四军主力返回、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2.党史延伸:

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名人事迹

在黄洋界保卫战中,有这样一位革命先烈,他叫朱云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同年秋,中共党组织委任朱云卿为中共北江特委委员,负责北江农军学校工作。同年11月,首期农军学校开学,朱云卿制订了《培养训练政治觉悟和军事水平较高的农民武装斗争骨干》的办校宗旨,并兼任军事教官。1928年夏,朱云卿出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取得草坳、龙源口大捷。1928年7月,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红四军三十一团反击敌人进攻江西省吉安的永新时,任中路行动委员会指挥,围困敌人于县城长达25天后主动撤离。同年8月下旬,朱云卿和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率三十一团留守井冈山,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上一条:第九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下一条:第七期:《秋收起义歌》

关闭

版权所有:yh533388银河 陇ICP备05000590号 通讯地址:甘肃张掖环城北路846号 邮编:734000
网站维护:yh533388银河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电话:0936-8282013 传真:0936-82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