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诞生
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战争影片《战火中的青春》,由王炎执导,庞学勤、王苏娅、林农等人主演。影片根据陆柱国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改编,讲述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烈士的女儿高山,女扮男装参加人民解放军的故事,影片洋溢着澎湃的革命热情和诚挚亲切的阶级友爱。其中《战斗进行曲》作为插曲在影片中进行演绎,由于与其他军歌传唱风格不同,因此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战斗进行曲》诞生在解放军战略防御阶段的1946年10月。韩塞作词,王佩之作曲。后经过集体改词成为电影《战火中的青春》插曲。
王佩之(1912——1997)作曲家,河北满城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起先后在战线剧社、抗敌剧社、华北军区文工团任职,长期从事部队文艺工作。《战斗进行曲》是其代表作。
经典赏析
与抗战时期大多数军歌的凝重、威武不同,《战斗进行曲》曲风轻快、活泼。以战士的口吻唱出了解放军的高昂士气与必胜信念。歌曲一推出就得到了我军广大指战员的喜爱,描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藐视敌人,对胜利充满信心的豪情,在部队广泛传唱,并传唱至今。与同一时期另一首充满战斗精神的歌曲《说打就打》成为解放战争流传最广的军歌,也是我军保留的队列歌曲。
经典链接
影片《战火中的青春》有这样一个片段:在一次战斗胜利之后,青年英雄排排长雷振林和全排战士高唱一首激昂、奔放、充满战斗精神的歌,战士“小胖”指挥着大家,战士们个个质朴的脸上露出胜利的信心,这首歌就是《战斗进行曲》。这首作品当时由长影乐团演唱,李世荣领唱。在同年10月出版的《解放战争时期歌曲选集》中,《战斗进行曲》的曲谱又做了些改动,改动后的《战斗进行曲》更有弹性、更活泼、更跳跃,也更具有战斗性。1970年2月1日,《战斗进行曲》和《大刀进行曲》等5首革命历史歌曲作为推广歌曲,一起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并由中央乐团演唱灌制了唱片,从而再次在全军乃至全国传唱,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党史汇聚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斗争有“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战胜敌人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强盛壮大。一支军队要形成战斗力,同样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强力支撑。新的历史时期,文化软实力更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军事能力形成的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文明程度到达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是一个重要指标。文化软实力锻造着军队的精神,滋养着军队的灵魂,影响着军队的战斗力。
党史延伸
故事的原型,名叫郭俊卿,14岁那年,为替父报仇,隐瞒性别、虚报年龄,女扮男装参加解放军,共立战功8次。1950年郭俊卿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特等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
战斗精神歌曲,始终与我军的历史相伴相随,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虽然影片《战火中的青春》所描述的战争年代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战斗进行曲》所弘扬的战斗精神将于军队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