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经典述党史
第三十二期:《旗正飘飘》
发布时间:2021-06-03  |  查看次数:[]

经典诞生

此曲作于1933年,传达了作曲家对于九一八事变而产生的“国亡家破,祸在眉梢”的悲愤情绪,以及要求抗战的爱国激情。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拉开长达十四年抗日抗战的序幕。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许多的音乐家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许多爱国救亡的歌曲。

作者简介

黄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字今吾,江苏省川沙县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一生为后人留下了94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教材歌曲等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15篇涉及理论创作、批评、欣赏、作家、历史等方面的音乐论著;56讲有关音乐常识的课文;3部未完成的音乐书稿。他还创办音乐社团和主编音乐杂志、音乐副刊、音乐教材、音乐教科书,为电台组织音乐节目,撰写音乐广播稿等。

经典赏析

《旗正飘飘》节奏铿锵有力,音调慷慨激昂,小调式的运用增加了乐曲的苍劲深沉的悲壮,主部两次再现一次比一次强劲有力。两个插部都是男声领唱、混声应和的形式写成,分别通过调式和速度对比,表现出一呼百应,心心相通的抗战热情和誓死抗敌的决心。两个插部后的连接部相同,似为急切的呼吁,具有很强的号召性。歌曲连接部,以男女轮唱的短句为主,衔接紧凑,一步一步渐强,最终引出下一大段的重复主题。这种强调性的重复轮唱短句,在艺术上显现出了西洋歌剧中的人物呼应,在实际中也具有感染号召力。尾声由钢琴声部重复主题后在主三和弦上沉稳结束。

名人事迹

在抗日战争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叫做杨靖宇。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派他担任东北反日总会的领导工作,后又派他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不久又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1933年秋,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师长兼政委。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联合南满16个抗日武装部队召开大会,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当选总指挥,在抗战期间,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经典链接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似狂潮,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嘲。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要生存,须把头颅抛!(挽沉沦,全仗吾同胞)

戴天仇怎不报?不杀敌人恨不消!




上一条:第三十三期:《九一八》 下一条:第三十一期:《抗敌歌》

关闭

版权所有:yh533388银河 陇ICP备05000590号 通讯地址:甘肃张掖环城北路846号 邮编:734000
网站维护:yh533388银河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电话:0936-8282013 传真:0936-82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