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在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训,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目的和路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基本思想。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在制度建设方面,邓小平深刻认识到制度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作用,他在认真总结分析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依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基于对一定人群利益和意志的代表,去制定并实施的方针准则。制度作为一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成果和大多数人利益与意志的代表,又极大地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党的历史证明,在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和权力结构下,党内生活的种种关系,一旦形成制度,就具有了确定性、稳定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成为维护党内正常生活的有力工具。党内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党内关系及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由标志这些关系的制度所制约和决定的。
关于推进制度建设,邓小平指出:“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
(文字来源:人民网《刊授党校》杂志)